|
内容摘要 本书从循环经济绪论、理论与方法、部门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与应用以及循环经济伦理及政策等方面介绍了循环经济学内容体系。绪论部分着重阐述了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学科体系;理论与方法部分介绍了产业生态学、物质代谢、循环经济产业链、仿真模型、原生资源开发利用、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部门循环经济部分介绍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工业设计、城市循环经济等内容;循环经济综合评价内容涉及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评价、循环经济规划等;循环经济伦理与政策部分进一步总结提升了本书内容,基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要求,介绍了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伦理、循环经济政策等内容。 目录 1绪论(1) 1.1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 1.1.1国外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 1.1.2国内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发展(2) 1.2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3) 1.2.1循环经济的内涵(3) 1.2.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4) 1.2.3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6) 1.3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研究视角(7) 1.3.1循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征(7) 1.3.2循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9) 1.3.3循环经济学的研究视角(10) 1.3.4循环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2) 2产业生态学原理(14) 2.1产业生态学概述(14) 2.1.1产业生态学的概念(14) 2.1.2产业生态学的内容体系和应用领域(15) 2.1.3产业生态学与循环经济学的关系(17) 2.2生命周期评价方法(17) 2.2.1产品使用的环境影响(18) 2.2.2生命周期评价(LCA)(19) 2.2.3生命周期评价对循环经济的意义(23) 2.3不同层面的产业生态学(24) 2.3.1企业层面的产业生态学(24) 2.3.2系统层面的产业生态学(25) 3物质代谢分析(28) 3.1物质代谢概述(28) 3.1.1物质代谢的提出与兴起(28) 3.1.2物质代谢的概念及特征(30) 3.1.3物质代谢与循环经济(32) 3.2物质代谢分析原理与研究方法(33) 3.2.1物质代谢分析原理(33) 3.2.2物质代谢研究方法(35) 3.3区域物质代谢分析(40) 3.3.1分析框架及账户构建(40) 3.3.2物质投入指标分析(41) 3.3.3物质排出指标分析(45) 3.3.4物质消费指标分析(47) 3.3.5苏州市物质流全景浏览(48) 4循环经济价值链(50) 4.1循环经济价值链的理论分析(50) 4.1.1生态价值链的提出(50) 4.1.2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52) 4.1.3现代企业核心能力的价值维度(55) 4.2循环经济与循环产业价值链(56) 4.2.1循环产业产生的经济学分析(56) 4.2.2循环产业价值链形成的基础(59) 4.2.3价值链与环保产业的兴起(60) 4.3循环经济价值链的运行(61) 4.3.1循环经济系统控制(61) 4.3.2企业循环经济价值链的形成机制(63) 4.3.3价值链的延伸与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整合(64) 5循环经济仿真模型(66) 5.1循环经济系统结构与特征(66) 5.1.1循环经济系统的结构(66) 5.1.2循环经济系统特性(67) 5.2基于物质与能量流分析的循环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及应用(68) 5.2.1循环经济系统的静态投入/产出模型(69) 5.2.2循环经济系统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74) 5.2.3循环经济系统的动态投入/产出反馈控制模型(76) 5.3循环经济系统的多级递阶智能控制系统(85) 5.3.1开放的循环经济系统的设计方法——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设计(86) 5.3.2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在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设计系统中的应用(87) 5.3.3开放的工程系统在多级递阶智能控制设计系统中的应用(89) 5.3.4多级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构造和运行步骤(90) 5.3.5多级递阶智能协调器(91) 5.3.6满意解集的确定策略(95) 5.3.7应用案例(96) 6原生资源开发及其再生利用(103) 6.1原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03) 6.1.1原生资源的内涵与特征(103) 6.1.2原生资源开采与利用状况(104) 6.1.3原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问题(105) 6.2我国原生资源利用与保护绩效评价(106) 6.2.1评价理论与方法(106) 6.2.2资源利用的政策绩效评价(107) 6.2.3评价结果分析(109) 6.3我国原生资源开采利用评价(110) 6.3.1资源开采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110) 6.3.2资源利用效率评价(111) 6.3.2资源利用效率评价(119) 6.4原生资源的再生利用(119) 6.4.1原生资源再生利用的内涵、路径及意义(120) 6.4.2原生资源再生利用的相关建议(120) 6.5原生资源开采和高效利用的政策建议(121) 6.5.1控制原生资源开采的政策措施(121) 6.5.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政策措施(122) 6.5.3政策的适用性(122) 7低碳经济(124) 7.1低碳经济概述(124) 7.1.1低碳经济的内涵(124) 7.1.2低碳经济的特征及意义(125) 7.1.3国际社会碳减排行动框架(126) 7.1.4低碳经济发展模式(127) 7.2碳排放核算(129) 7.2.1核算方法与思路(129) 7.2.2核算方法与过程(132) 7.2.3中国历年碳排放核算结果汇总(145) 7.2.4小结(147) 7.3碳排放足迹(147) 7.3.1碳排放足迹的提出及其研究思路(147) 7.3.2基于投入/产出法的碳排放足迹模型的构建(148) 7.3.3碳排放足迹的核算结果与分析(153) 7.3.4足迹影响力与感应力分析(155) 7.3.5碳足迹与碳中和(157) 7.3.6小结(158) 7.4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158) 7.4.1城市系统及其碳过程特征(160) 7.4.2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162) 7.4.3城市系统碳管理(167) 7.5清洁发展机制及其政策保障(171) 7.5.1CDM的内涵与特征(172) 7.5.2CDM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73) 7.5.3CDM的政策保障措施(175) 8农业循环经济(177) 8.1农业循环经济概述(177) 8.1.1农业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177) 8.1.2农业循环经济与循环型农业的概念(178) 8.1.3循环型农业的特征(179) 8.1.4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然性(180) 8.1.5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181) 8.2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产业链构建(182) 8.2.1农业循环经济的实现方式(182) 8.2.2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链构建(184) 8.3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和技术支撑(186) 8.3.1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范式(187) 8.3.2农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189) 9生态工业设计(194) 9.1产品生态设计(194) 9.1.1产品生态设计的概念及意义(194) 9.1.2产品生态设计准则与策略(196) 9.1.3产品生态设计的实施步骤(199) 9.1.4产品生态设计案例(205) 9.2工业过程设计和运行(206) 9.2.1面向环境的过程设计(207) 9.2.2工业过程的生命周期(209) 9.2.3工业过程分析方法(210) 9.3提高能源效率的工业过程设计(212) 9.3.1能源使用分析(212) 9.3.2节能技术与方法(214) 9.3.3能源标准与法规(216) 10城市循环经济(218) 10.1城市循环经济及其系统特征(218) 10.1.1城市循环经济及系统(218) 10.1.2城市循环经济系统功能分析(220) 10.1.3城市循环经济运行机制(223) 10.2城市循环经济要素的构成(224) 10.2.1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生产结构(225) 10.2.2城市循环经济系统的文化结构(227) 10.2.3城市循环经济的空间结构(233) 10.3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237) 10.3.1构建新型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237) 10.3.2废弃物资源化(238) 10.3.3绿色服务业(239) 10.3.4绿色能源战略(240) 11循环经济模式(243) 11.1循环经济的层次(243) 11.1.1家庭层面的微循环(243) 11.1.2企业层面的小循环(246) 11.1.3园区层面的中循环(248) 11.1.4社会层面的大循环(254) 11.2循环经济模式(256) 11.2.1生态工业体系(256) 11.2.2生态农业体系(257) 11.2.3生态服务业体系(257) 11.2.4静脉产业体系(260) 11.3不同类型功能区循环经济战略模式(262) 11.3.1优化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内源自生型(263) 11.3.2重点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内外共进型(266) 11.3.3限制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外源推动型(268) 11.3.4禁止开发区域的循环经济模式——外源强制型(271) 12循环经济评价(273) 12.1循环经济评价概述(273) 12.1.1循环经济评价的涵义(273) 12.1.2循环经济评价分类(274) 12.1.3循环经济评价方法(274) 12.2循环经济综合评价(275) 12.2.1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目标(275) 12.2.2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总体思路(276) 12.2.3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278) 12.3循环经济评价指标(278) 12.3.1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278) 12.3.2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确定(279) 12.4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值处理(282) 12.4.1指标值的无量纲化方法(282) 12.4.2确定评价指标参照值(284) 13循环经济规划(285) 13.1循环经济规划的内涵及理论基础(285) 13.1.1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框架(285) 13.1.2循环经济规划的内涵及定位(286) 13.1.3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基础(287) 13.2循环经济规划体系(290) 13.2.1循环经济规划基本原则(290) 13.2.2规划技术标准(291) 13.2.3规划审查(291) 13.2.4循环经济规划的内容体系(291) 13.3循环经济规划相关分析方法(292) 13.3.1IPAT方程(292) 13.3.2脱钩分析(293) 13.3.3分解技术(295) 13.4循环经济规划的区域模式及案例(296) 13.4.1循环经济规划的区域模式(296) 13.4.2区域循环经济规划案例(298) 14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伦理(304) 14.1生态文明概述(304) 14.1.1生态文明的兴起(304) 14.1.2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305) 14.1.3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306) 14.1.4生态文明的伦理观(307) 14.2循环经济伦理概述(308) 14.2.1循环经济伦理的内涵(308) 14.2.2循环经济伦理的特征(309) 14.2.3循环经济伦理的功能(310) 14.3生态文明评价体系(311) 14.3.1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构建思路(312) 14.3.2生态文明评价体系设计原则(312) 14.3.3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312) 14.3.4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316) 14.4循环经济伦理评价与规范(318) 14.4.1循环经济伦理评价(319) 14.4.2循环经济伦理规范(328) 15循环经济政策(331) 15.1循环经济政策原理(331) 15.1.1循环经济政策内涵及意义(331) 15.1.2循环经济政策分析的主要方向(333) 15.1.3循环经济政策分析框架(333) 15.2循环经济的政策工具(335) 15.2.1公共产品的直接供应(335) 15.2.2技术规制政策(336) 15.2.3执行规则政策(336) 15.2.4税收政策(337) 15.2.5补贴政策(339) 15.2.6押金—退款政策(341) 15.2.7信息政策(342) 15.2.8市场政策(343) 15.3典型国家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及其借鉴(343) 15.3.1国外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与政策(343) 15.3.2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345) 推荐阅读书目(348)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350) 循环经济研究机构网址(353) 后记(354) |
|
| ||||||
|
| ||||||
|
| ||||||
|
| ||||||